本章阐述“德”与“道”的关系,即“道”为“德”之宗、之体,“德”为“道”之子、之用。大德之人,总是崇尚大道,顺道而行,以得道为自我要求。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只有细心体认了“道”,才能认识到万物发展之始终,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有大德。
“道”虚无缥缈,深不可测。但并非捉摸不到。它虽然恍惚,但其中确实有形有象,有实物,得道之人可触摸到它;它虽然幽深不明,但其中有精神实质,得道之人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诚实可信、真纯可验。说明“道”是真实存在、值得人追求的。《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
正因为“道”是万物之母,万物以其为宗,它是主宰万物的真理所在,所以我们只有顺道而行,才能抓住这个事物发展的真理,从而及时行动,获得成功。老子自己就是这么洞察万物的,所以领悟到如此深刻的哲理。
道的若有若无,无有生有,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从“虚无”中寻找其中存在的真理。只有回归这种纯粹虚无的状态中,内心才能宁静,并在宁静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一”的过程。
孔:甚,大。 |
德:“道”的外化和表现。
恍,惚:飘忽不定的样子。
象:形象、具象。
物:实物。
窈(yǎo):深远,微不可见。
冥:暗昧,深不可测。
精:内核,指最微小的物质。
信:真实,可信验。
甫:通“父”,比喻事物的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