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 欲:将要,想要。
• 者:_____的人。(定语后置)
• 先:首先。
• 度(duó):测量。
• 而:连词,表示承接。
• 置:放置,搁在。
•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 其:他的。
•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 至:等到,直到。
• 之:到……去,往
• 操:携带。
• 已:已经。
• 得:得到;拿到。
• 履(lǚ):鞋。
• 乃:于是,这才。
• 持:拿。
• 度(dù):量好的尺码。
•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 市罢:集市散了。
• 遂(suì):于是。
• 曰:说。
• 宁(nìng):宁可。
• 无:不。
• 自信:相信自己。
• 以:用。

《郑人买履》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