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三十三章

整章朗读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

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

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

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

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

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

是故君于笃恭而天下。

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