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形容宾客很多。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注:“行”的读音历来不统一,《现代汉语词典》(语言研究所)注,《成语大辞典》(王力教授主编,商务出版)注。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仰,仰望,向往。常与“景行行止”连用,合为“高山景行”(语本《诗?小雅?车辖》。高山,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喻行为正大光明。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止。都为语气词。
建,倾倒;瓴,水瓶。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