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唐?玄览诗:“大海凭鱼跃,长空任鸟飞。”

海市蜃楼

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含糊其辞

故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

含英咀华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汗流浃背

汗流得江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很多。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书堆满了屋子,一直顶到房梁。

沆瀣一气

沆瀣,夜间的水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好为人师

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贬义。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比喻天下太平。

涸辙之鲋

涸,水干枯。困在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鹤发童颜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恒河沙数

本为佛经用语。恒河,南亚大河,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

横空出世

出自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形容事物突然出现,尤指事物一出现就很有声威或影响。

烘云托月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闳中肆外

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后来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后起之秀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

,真后来之秀。”

,真后来之秀。”

厚此薄彼

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这个。形容不平等相待。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个。

囫囵吞枣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虎视眈眈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怙恶不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华山论剑

来自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含有以下含意:①比试各方都是高手;②公正较量、不耍阴谋。

怀瑾握瑜

怀里揣着瑾,手里握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涣然冰释

像冰块遇热,一下就溶解了。比喻疑虑、误会很快就消除了。

回肠荡气

形容文艺作品或表演非常动人,耐人寻味。

讳莫如深

讳,隐秘不说;深,事件重大。后来形容瞒得很紧,惟恐别人知道。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毁家纾难

毁家,分散家财;纾,缓解,缓和。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难。

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白吃苦头,自己得不到好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祸起萧墙

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