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实为“道”的颂歌。“道”可以使天下的人们都向它投靠而不相妨害,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在《道德经》中,“道”已经被多次论及,但从来没有重复,而是层层深入、逐渐展开,使人切实感受“道”的伟大力量。
    “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执政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统治集团纵情声色,不理政事,这是在春秋末年的普遍现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沉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执政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死活。老子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了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忧虑的历史责任感。
    总之,在本章中,老子显示了对奉行大道可以使整个天下稳定太平的坚定信念,对某些人沉迷于声色美食的诱惑而无视大道深表惋惜。他强调,他的传道言谈也许朴实无华,不够吸引人,但是,只要人们深切理解并勤加奉行,它的妙用是无穷无尽的!

大象:大道之形象,法象。
太:同泰,平和、安宁。
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不足既:没有穷尽。既:尽。

整篇朗读 
 


第35章 仁德第三十五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拥有符合大道自然之象的地方,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在她那里不会遭到自然的伤害,是因为她具备了安详、平和、舒泰的条件。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快乐的民风与诱人的环境,可以留住匆匆过客的脚步。这些优点如果用语言来表达,那就平淡无味了。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因为你看到的不是她的全部,听到的也不是她的全部,但享受起来却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