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老子继续阐明自己的辩证思想:事物的产生总有其原因。因大道不存,才提倡仁义;因六亲不和,才提倡孝慈;因国家混乱,才提倡忠君;因前者缺失,才产生后者;因为提倡智慧,才产生了巧诈。老子认为,无为而治是最高明的,所有人为的措施,都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老子洞察万物,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其观点来看,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孝亲、忠君、圆融等,也不过是一种对道体之外的补充,是人们对大道不存所做的努力。
    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文明已够发达,但社会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人类能否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我们不停地创造文明,但是否在背道而驰?是否得不偿失?路在哪里?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沉重。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其法天效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在今天这个人类损害自然、物质破坏精神的时代,显得更有积极的意义。

大道:道德。
慧智:聪明,机巧。
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族人、师长、朋友。

整篇朗读 
 


第18章 俗薄第十八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废除,自然出现仁义;智慧频出,自然混杂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六亲不和 ,自然彰显孝慈;国家昏乱,自然产生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