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一种十分玄妙的方法论,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老子向来反对以繁琐的规章制度等,去捆缚人们的手脚,限制和扰乱人们的生活。他认为,不管是执政者还是普通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顺其自然而采取行动,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在这里,老子特别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过程。
    “为无为”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做事、去采取行动。老子理想中的“圣人”治理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将这个道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日常事务中,就是抱着“无事”的精神去办事。
    所谓“事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情况出发,不要过于执著于目标,关键是要准备条件。只要条件成熟了,想要做的事自然就水到渠成。老子反对执政者乱用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强行要求人们做这个做那个。
    “味无味”以生活中的常见的情况作喻,给人们一个相当形象的、直观的认识。老子的意思是,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品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叫做“味无味”。
    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是提醒人们,做难事,须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必须从细微的地方入手。“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即所谓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它要求人们做事的时候,要缜密地思考,细心地操作。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人们来讲,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不易的真理。这是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符合对立统一的法则,也符合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
    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这里所讲的“无为”,并不是让人们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要以“无为”的方法求得“无不为”的结果。这正如老子所说,“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可以说,老子所提倡的“无为”,更多体现在做人、做事的心态和方法上,即不要强求、蛮干,而应顺其自然地达成“有为”的目的。

事:动词,从事。
味:品味,体味。
不为大:不自为大。
犹:总是。

整篇朗读 
 


第63章 恩始第六十三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自然无为为有为,以平安无事为大事,以恬淡无味为佳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都要用以德抱怨的积极心态。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欲想突破困难必须从容易处下手,为了成就大事必须做好细微之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是从容易开始;天下大事,必是从细小开始。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因此圣人,始终不认为在做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其大业。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承诺必然少有信誉,易事累积必然难事成堆。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因此圣人警惕难事出现,所以始终不会出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