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正如他在本传传末所论赞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势为己用之睿智:为国纾难,利用国际舆论,借使秦负曲之势,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偿城,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诓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璧击柱,借“秦恐璧破”之势威胁秦王;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使人怀璧归赵;渑池之会,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之势,迫使秦不敢动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马迁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蔺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感到羞愧。当门客要离开他时,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相如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凸现在读者的眼前。

84.右:上。古人以右为尊。
85.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素,素来,向来。
86.争列:争位次的高下。
87.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
88.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89.相与:一起,共同。
90.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孰与,与……相比。孰,谁,哪一个。
91.驽:愚笨,拙劣。
92.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
93.因:通过。
94.将军: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
95.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廉颇蔺相如列传》(4)

作者: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