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的作者分别举“贫和尚”“富和尚”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立志而为。
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总结全文:为学贵在立志,实践才能变难为易。
《为学》告诉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坚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 为学:做学问。
• 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 亦:也。
• 矣:了。
• 则:就。
• 者:…的事情;…的人。
• 资:天资
• • 庸:平庸。
• 去:到
• 逮:及。
• 旦旦:天天。
• 怠:懈怠。
•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之:它,指代学问。
• 蜀:四川。
• 之:的。
• 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 于:对。
• 欲:想要,要。
• 之:到…去,往,到。
• 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 恃:凭借,倚仗。
• 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 足:足够。
• 数年:几年。
• 下:顺流而下。
• 还:回来。
•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 越:到了。
• 明:第二。
• 自:从。
• 惭色:惭愧的神色。
• 顾:难道。
• 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 恃:凭借,依靠,倚仗。
• 买舟:雇船。
•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 犹:还,仍然。
• 顾:反而,还。
• 至:到达。
• 去:距离。
• 色:神色,脸色。
• 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