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兵势第五②

整章朗读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双方混战,战场上事态万端,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混混沌吨,迷迷蒙蒙,两军搅作一团,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

予之,敌必取之。

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所以,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