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争第七①

整章朗读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

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