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

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发聋振聩

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注意:“振”不能写成“震”。

发fà指眦zì裂

发指,头发向上直竖;眦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罚不当罪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翻然悔悟

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翻云覆雨

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繁文缛节

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清?魏源《治篇十一》:“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

反弹琵琶

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

犯而不校

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方枘圆凿

意思是: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方兴未艾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防微杜渐

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放浪形骸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飞短流长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飞扬跋扈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

非驴非马

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非同小可

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原来指一般人想不到的。后来指思想离奇。

费尽心机

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分庭抗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焚膏继晷

焚,烧;膏,油脂,灯炷;晷,日光。点着灯炷接替日

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风吹草动

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风流人物

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起云涌

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风声鹤唳

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风行一时

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风雨如晦

晦,夜晚,昏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

锋芒毕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逢人说项

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唐?李绰《尚书故实》:“杨祭酒敬之爱才,公心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凤毛麟角

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奉若神明

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为圭臬

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黄佐《乾清宫赋》:“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挈于轮。”

否极泰来

否,凶;泰,吉。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

拂袖而去

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指袖而去。”

浮光掠影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轻轻擦过,闪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俯拾皆是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俯仰之间

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

辅车相依

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付之一炬

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附庸风雅

依附于有才学的人。旧时指有些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