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文字较为浅显,易于读懂。在本章中,老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频发的状况,讲到如何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其治国,以及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政治主张。此处的国,指的是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老子认为,国与国之间是否能和平共处,关键在于大国。所以,他才说大国要谦下,不可以自恃强大而凌辱、欺压、侵略小国。在老子看来,大国应该“知雄守雌”,像湖海一样,谦居下流,自处下位,天下才会乐于归附。
    春秋末期,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小国自保,战争频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灾难。有人认为,这里老子讲的大国领导小国,小国奉承大国,是希望小国大国维持春秋时期的情况,不要改变,他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分散割据状态,这是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的。这种说法,自然有其道理。因为,老子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就是小国寡民;老子提倡的本就是,国与国之间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然而,再深入一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却能感到老子的另外一种考虑。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能否得到安宁与和平,往往取决于大国、强国的国策。大国、强国所希望的,不过是要兼并和畜养小国、弱国;而小国、弱国的愿望,则是与大国修好,和平共处。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大国、强国是主要的方面。所以,本章在开头和结束部分,老子一再强调大国应该谦下包容,不可恃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小国信服。
    老子对国与国的关系的定位,对人与人之间交往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强者对弱者谦下,才能得到弱者的真心佩服和拥护;弱者对强者谦下,才能得到强者的尊重和维护。

下流:江河下游,水汇聚之地。
交:交汇,汇集。
牝:雌性,母。
牡:雄性,阳性。
下:谦下,谦卑。
畜人:养人。

整篇朗读 
 


第61章 谦德第六十一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

大国要象江河下游一样使百川交汇。天下万物的雌性,能赢得天下万物雄性愿与之交合,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是因为雌性常以恬静赢得雄性的欢心,以恬静作为征服天下雄性的德行。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所以大国以随和谦下的意识对待小国,则必然取得小国的欢心与信赖;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小国以随和谦下的意识对待大国,则必然取得大国的欢心与信赖。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或是以随和谦下的意识赢得信赖,或是以随和谦下的意识而换得信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奉承大国。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如果两者要想各得其所,大国统治者更应该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