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短小精微、堪称经典的格言,其论述的核心问题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一些人,没有什么知识和思想,只是凭借权力和地位,就招摇过市,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来欺骗人、蒙蔽人。对于上述两类人,老子很看不上眼,对他们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在有关“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的观点是非常相近的。比如,孔子就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讲求的是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老子在这里面融进了一个“谦”字。在他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做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
    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现实生活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连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他们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老子对此提出了发聋振聩的警示,从这个角度讲,老子著的这本书真可谓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上:上等,高明。
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病病:把病当作病。病,毛病、缺点。

整篇朗读 
 


第71章 知病第七十一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道自己的盲点在那里,最聪明;不知自己的盲点在那里,这样就有缺点。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正因为把盲点当作缺点,才可以说他没有缺点。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明之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盲点在那里,所以说他们没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