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这一章中,主要讲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当时的执政者施行苛政和酷刑,压制人民,滥杀无辜,有朝一日人民不堪忍受,就不会再畏惧死亡。
正所谓“司杀者杀”,在老子看来,人的自然死亡是由天道掌管的,但残暴无道的执政者却把人民推向死亡线上,这从根本上悖逆了自然法则。因此,老子对于当时严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现象,提出了严正的批评与抗议。
此外,老子还提到,如果人民真的害怕死亡,对于为非作歹者,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有人便就此断章取义地认为:“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说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
其实,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执政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就会畏惧死亡。在那种情形下,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来杀掉,还有谁再敢做坏事呢?
老子的主张是,把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情况考虑周全,并采取宽容的政策;如果不按天道自然办事,草菅人命,就会遗祸无穷。尽管本章中有好几个“杀”字,但仔细体会老子的原意,他绝不是要用残酷的手段随意杀人,这一点是应当搞清楚的。
奇:奇怪,诡异。
执:捉拿,押解。
司杀者:指专管杀人的人。
大匠:高级工匠。
斫:砍、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