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老子为他理想中的“国家”绘了一幅美好蓝图,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欢乐图。他用淡然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老子面对急剧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感到一种失落,便开始怀念远古蒙昧时代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这是一种抵触情绪的发泄。
    那个“国家”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那里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勾心斗角,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徙谋生。很明显,这只是老子美丽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小国寡民是老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老子幻想着回归到原始社会的状态。在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掠夺,没有文化,也没有凶悍和恐惧。那里的人民单纯而质朴,过着理想化的平淡、安宁的生活。
    我们要真正认识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就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因素,及其想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小国寡民,是针对当时的广土众民政策而言的。老子认为,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做到小国寡民,便可以消弭兼并战争,做到“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便可以避免因获取物质资料而扰乱社会,“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便可取消使民难治的智慧,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来代替;便可使人安于俭朴生活,不为奢侈过度的嗜欲所诱惑;便可以使人民重死而不远徙,以至于老死不相往来,连舟车等交通工具都可一并弃用。
    晋朝的陶渊明,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桃花源记》。那是一个美丽的幻想,显然是受了本章内容的影响。但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反映了人民摆脱贫困和离乱的愿望。就这一点上来说,老子和陶渊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小国:使国家变小。
寡民:使人民稀少。
什伯:什,同十。伯,同佰。什佰,表示数量多。
重死:重生怕死。
舆:车子。
甲兵:武器装备。
陈:陈列。
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结绳记事。

整篇朗读 
 


第80章 独立第八十

第八十章

小邦寡民。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未来是“小邦寡民”式的理想社会。人们再也不用百十人共享一个器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用舍近求远。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家家虽然有舟有车但大多都是摆设;虽然能看见盔甲兵器却无陈列之处。人民从结绳的启示中获得更高智慧。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品尝着甘甜的佳肴,欣赏着美丽的服装,享受于安居的生活,陶醉于快乐的民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邻里之间相互观望,鸡犬之声相互闻听,民至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