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形容了有道之士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深藏不露,个性丰富,形象多面,他们集沉稳、忧思、谦恭、温和、敦厚、豁达、宽容、恬淡、活泼等于一体,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道”之无形无象,不可名状,变化莫测,深不可识。它既丰富高深又充满无穷魅力,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道”之多面性,决定了有道之人的表现,没有一定的形象,做事也没有一定之规,而完全是顺道而行,变化莫测,但执守大道之心不变。沉静如大海,行动如脱兔。他在浊世中既能和光同尘,与周围和谐共处,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能够涤荡自己,保持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既能做到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立不世之功业;又能做到超然出世,穷则独善其身。
有道之人虽然“神通”广大,能量无限,但他明白盈满则亏的道理,所以做人做事总会留有余地,不追求丰富盈满的物质享受,而追求知足知止的简单朴素自在的生活,让生命处在一种适时、适当的平衡状态中。正因其永远不满,不会溢出,永远不会走到尽头,所以总能推陈出新,创造出生命的无限精彩。
世人贪心不足,往往陷入对完美、美满的追求中而不能自拔,却没一人能够如愿。月满则亏,人生没有圆满。所以,做人做事要保持分寸感,掌握好自己的平衡,不能做尽了。这也是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所以不必追求完美。
善为士者:得道之人。
容:形容、描述。
豫:原指野兽,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
犹:原指野兽,性警觉,此处形容警觉防备。
俨:神态端庄。
释:消融。
敦:敦厚老实。
澹:同淡,此处引申为深沉淡泊。
飂:行动如风般飘忽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