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以古代的礼仪来比喻,仍讲战争之道。按中国古代的礼仪看,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谦让的意思,“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老子认为,兵器战争虽然不是祥的东西,但作为君子在迫不得已之时,也要用战争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获取胜利时不要以兵力逞强,不要随意地使用兵力杀人。相反,对于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真心表示哀伤痛心,并且以丧礼妥善安置死者。
    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但他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同时,也还是承认了在“不得已”时还是要采用的。
    春秋时期,战争十分普遍,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且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每逢战争,人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四处逃亡,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也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战争的确是带来灾难的东西。
    所谓君子迫不得已而使用战争的手段,这是为了除暴救民,舍此别无其他目的,即使如此,用兵者也应当“恬淡为止”,战胜了也不要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否则就是喜欢用武杀人。这句话是对那些喜欢穷兵黩武的人们的警告。所以,老子谈论战争问题,目的在于反对战争,而不是为用兵者出谋划策。

兵者:指兵器。
物或恶之:人所厌恶。
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阳生而阴杀。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

整篇朗读 
 


第31章 偃武第三十一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最好的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有人或是厌恶这种说法,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君子平时会强化士兵战斗的意志,而在战争时却会强调冷静。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不是君子一个人的机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被迫使用。

銛袭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依仗锋利的兵器偷袭为上,即使是赢得胜利也不光彩。而喜欢用这种战术赢得胜利的人,往往是乐于杀人的刽子手。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一个乐于杀人的刽子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喜报可以鼓舞士气,厄报可以冷静思考。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上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冷静,战斗的动员令要站在视死如归的高度。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面对阵亡的众多将士,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缅怀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后,要以办丧事的礼节来庆祝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