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先是论述“道”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然后,再推及到人类社会,告诫执政者从“道”的原则出发,并常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因而在本章的内容中,同样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在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物质的。
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老子揭露了客观世界的矛盾,并意图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锐化,本着这一目的,他把统一看成万物的基础,并将其绝对化。
老子一再使用“一”,就是为了表明矛盾和对立总要归于统一。就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
总之,本章就是讲道的普遍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难以再存在下去。
得一:得道。
贞:通正,指首领。
其致之:推而言之,所以。
无以清:无法清明。
蹶:坍塌,垮台,倾覆。
不谷: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