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以古代的礼仪来比喻,仍讲战争之道。按中国古代的礼仪看,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谦让的意思,“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老子认为,兵器战争虽然不是祥的东西,但作为君子在迫不得已之时,也要用战争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获取胜利时不要以兵力逞强,不要随意地使用兵力杀人。相反,对于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真心表示哀伤痛心,并且以丧礼妥善安置死者。
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但他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同时,也还是承认了在“不得已”时还是要采用的。
春秋时期,战争十分普遍,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且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每逢战争,人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四处逃亡,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也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战争的确是带来灾难的东西。
所谓君子迫不得已而使用战争的手段,这是为了除暴救民,舍此别无其他目的,即使如此,用兵者也应当“恬淡为止”,战胜了也不要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否则就是喜欢用武杀人。这句话是对那些喜欢穷兵黩武的人们的警告。所以,老子谈论战争问题,目的在于反对战争,而不是为用兵者出谋划策。
兵者:指兵器。
物或恶之:人所厌恶。
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阳生而阴杀。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