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以婴儿为喻,说明“精”与“和”统一,才能达致厚德境地。婴孩才出生就握紧双拳,意味着它生而通大道,大道的作用是大德。大德广远深厚,只可握而藏之、保之、持之,不可掉以轻心,不可须臾放弃。
说到婴孩虽柔弱,却不受毒虫、野兽、猛禽的攻击,展示的仍然是弱的哲学。宁失之于柔弱,莫失之于刚强。婴儿与环境和谐无争而善于自保全身,虽柔弱却善于朘作为刚、握固为强,终日啼哭却不会气机涣散而伤和。所以,他们能达致“精之至”与“和之至”的统一。
“精之至”是形容精神极其专注的状态,“和之至”是形容心灵凝聚和谐的状态。保持这两种状态,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
婴儿浑朴无知,其核心在于“和”。“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的,所以说“知和曰常”。其他章节的“和其光”、“冲气以为和”中的“和”,也是在谈统一,讲“混成”,谈和谐,讲平衡。一时胜利、获益,是容易的;难得的是,永远胜利、获益。
老子对男婴的生殖器自动挺起的描述,说明既然“精”蕴其中,不需外力挑逗自然就会动起来。婴孩的啼哭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想哭就哭,哭累了自然就休息,因而终日号哭也是不会哑的。生殖器也好,嗓子也好,自有章法,该起则起,该止则止,行藏有道,起伏在我,和谐平衡,这样才可实现持续稳定。
老子再次强调自然,反对心力交瘁,反对争强好胜,反对使气斗狠,反对霸气十足。他让人们警惕那种高亢状态、傲视状态、凌驾状态、横行状态,认为谁处于那种状态,也就失掉了大道,就会走向衰落与灭亡。这对于称王称霸者、盛气凌人者,是极有教益的。
取态柔和,能使人保持恒常、清静内明;过分强求,则使人气机涣散、好胜逞能,并导致过早地衰亡。所以,老子希望人们能够精不伤和,以和养精。
螫(shì):毒虫子用毒刺刺人。
据:用爪攫取。
攫(jué)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如鹰隼。
搏:鹰类用爪击物。
朘(zuī):男孩的生殖器。
嗄:嗓音嘶哑。
和:指阴阳二气和合的状态。
祥:妖怪,福善,这里是贬义,指妖怪,比喻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