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文字,蕴意很深,主要讲怎样保持常态的“和”。在老子看来,得“道”的圣人,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达到“玄同”的最高境界。因此,他提醒人们,要加强自我修养,排除私欲,不露锋芒,超脱纷争,混同尘世,不分亲疏、利害、贵贱,以开阔、无偏见的心胸去对待一切人和物。
    尖锐的东西是容易断折不能长保的,把尖锐的东西磨去了,可以避免断折的危险。
    人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坚持自己的意见,排斥他人的意见。是非纷纭,无所辨清。解纷的办法,就在于大家都放弃片面的意见,全面地看问题。
    有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就必然有它照射不到的阴暗一面存在。只看到了它照射着的一面,而忽略它照射不着的另一面,不能算是真正懂得光的道理。
    宇宙间到处充满着灰尘,人世间如此纷繁复杂,超脱尘世的想法与做法是不现实的,耍另类的想法与做法是行不通的,这些都是只懂得对立面的道理,不懂得统一面的道理。
    只有破除成见、毫无私心的人,才能对于好的方面,不加阻碍地让它尽量发挥作用;对不好的方面,也能因势利导,善于帮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其尘,是对立统一的终极运用。
    不可得而亲、疏、利、害、贵、贱,是金玉良言,其意弥深,其格弥高。在老子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人受外力和环境的支配,忽为座上客,忽为阶下囚,忽拥黄金屋,忽成乞讨儿,处处被动,任人宰割,难以自处。而有了稳定的环境、稳定的精神状态、稳定的自我,才能彰显大道,才有发展,才有一切的美好。
    外力与环境对你的亲近与疏远、予利与加害、提升与贬低,都是来扰乱你的清静理智,降低你的人格尊严,增加你的贪欲或恐惧,取消你的主体性的。你能抵御得住这一切,不受外力的亲疏利害贵贱的左右,就是至人、圣人、哲人了!
    人之贵,贵行于大道,而不是贵于亲疏远近荣辱得失贵贱祸福。可以说,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天下最高贵、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人。无欲则刚,无欲则刀枪不入、金刚不坏,也就是天下之至贵了。

玄同:玄妙同齐,指“道”。
贵:尊贵,被尊重。

整篇朗读 
 


第56章 玄德第五十六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心灵深处的感悟真正明白的人是不妄言的,妄言的人不是真正明白的人。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堵塞其感官之窍,关闭其欲望之门,不露锋芒,解脱纷扰,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顺和光辉,混同尘垢,这就是与道大同的玄妙。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因此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亲爱,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疏远;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危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敬重,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排斥。所以这样的人是天下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