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动乱不安,严峻的现实使他感到执政者依仗权势和武力肆意横行、为所欲为,造成了天下“民弥贫”、“国有滋昏”、“盗贼多有”的混乱局面。对此,他将天道自然的思想,推之于人道,提出了“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治国方略。
    老子主张以正道治国,以奇道用兵。治国是对待本土的百姓,必须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不能耍花招、使心眼、搞伪装。用兵则不然,它是一种诡秘、奇诈的行为,因而要想奇法、设奇计、出奇谋,要出奇制胜。“以奇用兵”实际就是要变化莫测、神出鬼没。
    老子关心国计民生,并认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他重视“无为”,重视“质朴”,重视“勤俭”,而把智巧认定为导致社会祸乱、盗贼多有的原因。客观地讲,老子并不是笼统地、绝对地反对智巧,他主要反对的是执政者借智巧奴役百姓、积敛财货,过奢侈豪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并不反对老百姓求富,所以他说“我无事,而民自富”。
    以无事取天下,很精彩、很高雅、很智慧。历史上有这方面的反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筑阿房宫,整顿思想,消弭兵器,图万世基业,却只传了两代!
    事必躬亲的领导、不相信下级和百姓的领导、不允许下属有任何创意和变通的领导,必定是累死却不讨好的领导。刚愎自用的领导,是注定要失败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提倡的无为取天下,还是有其特殊见地的。
    规定越多越细,百姓就越贫穷,民生就越困难。各种财货宝贝越多,越是争个天昏地暗。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越高,不靠谱的事就越多。法令越来越严格,违法的罪犯也随着增多。
    仅仅通过控制、管理、禁止、设防等手段,不能实现有效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而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管理者最好深察更本质的原因,并采取更多的治本措施。

奇:奇巧智慧。
取天下:治理天下。
此:指下面一段文字。
伎巧:伎俩,巧智。

整篇朗读 
 


第57章 淳风第五十七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大光明的政策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自然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我何以知道应该这样做呢?是根据以下推断的: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天下禁令越多,民众就会越穷;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民众多有利器,国家治安昏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人多故弄玄虚,怪物就会滋起;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频频颁布法令,盗贼多有产生。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因此圣人说:我们无为民心自然归化;我们清静民心自然纯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

我们无事民心自然富裕;我们无欲民心自然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