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中,老子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反复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柔弱胜刚强。贵柔、处弱,是老子的一贯主张。他以直观的眼光,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看到了人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之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刚长出来的时候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
    由此,老子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将这个观点运用到为人处世上,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可以说,这种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洞察,正是老子贵柔、处弱思想的根源。
    这一章再一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总结。这里,无论柔弱还是坚强,也无论“生之徒”还是“死之徒”,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个结论还蕴含坚强的东西已失去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之意。
    老子在这一章里所表达的思想是极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奉告,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山露水,不要时时争强好胜。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这样的人,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当然,这也符合老子一贯的思想主张。
    聪明的人应从中吸取教训和智慧:做人不能强硬,而要柔弱一些。“强大处下”,强大的就会走下坡路。因为强大到了极点,无法再强大,“盛极而衰”,所以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强大以后很容易骄傲自满,甚至不思进取,“满招损”,所以也会走下坡路。

柔弱:指身体柔软。
坚强:指尸体僵硬。
柔脆:柔软脆弱。
枯槁:干枯。
徒:一类。
生之徒:属于生存的一类。
下:处于下,劣势。
上:处于上,优势。

整篇朗读 
 


第76章 戒强第七十六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人体在生都是柔软的,死了就会僵硬。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万物草木在活着时也都是柔弱脆嫩的,当它们死了就干硬枯萎。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因此坚强是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是属于活着一类。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所以自视兵强而发动战争则不可能赢得胜利,树木强硬则必然因为枯萎而被折断。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强大的总是处于下降地位,柔弱的才是处于上升地位 。